1.哲学基本问题

1.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第一:存在和思维究竟是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第二: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即存在和思维有无统一性的问题

2.世界本原不同回答

2.1唯物主义

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2唯心主义

世界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世界是否可知

3.1.可知论

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存在和思维具有同一性

3.2.不可知论

世界不能被人所认识或者完全认识,否认存在和思维的同一性

4.世界是怎么样存在的

 

4.1.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2.形而上学

坚持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5.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5.1.历史唯物主义: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2.历史唯心主义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6.物质和物质范畴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主义强调要从能动的实践出发去把握客观世界的意义

7.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时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此是绝对的,但是运动的同时又包含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务根本性质暂时不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8.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意识活动带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规律

9.规律的统一

规律指的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稳定的客观联系,规律和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0.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

a.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11.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1.世界统一性原理内容:

1.世界是统一的

2.世界统一于物质性,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无差别的统一

2.世界物质统一性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可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3.世界物质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其统一于物质

1.人类依赖于自然,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是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于意识或者思想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3.物资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2.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3.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1.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2.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结构性,任何事物一定与其他事物存在一定的联系

3.联系多样性,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这事物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

4.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2.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